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首页  入馆指南  文献检索  阅读推广  移动终端  学院首页 

每日荐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馆长荐书·《孝经译注》

发布时间:2024-11-18   访问次数:

人活一世,所在无非“忠、孝”二字。

古人讲忠于君,爱生民如子;现在讲忠于党,为人民服务,都强调了一个忠字,都强调了一个民本思想。

马克思在其参加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就成为盟员的条件提到了“不信仰一切宗教,平日不参加任何宗教团体和一切仪式(民法规定必须遵守的仪式除外);拒绝参加任何组织,拒绝支持任何敌视同盟的宗旨或可能阻挠实现这一宗旨的个别要求;具有宣传的能力和热情、坚定不移的信念、革命的毅力”等五个方面的要求,这两条其实都强调了“忠诚”的问题。

毛主席讲“这种领导骨干的标准,应当是季米特洛夫论干部政策中所举的四条干部标准(无限忠心,联系群众,有独立工作能力,遵守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讲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人们历来喜欢讲“忠孝不能两全”,其实是忘记了忠孝的辩证关系。我们历来讲家国同构,忠孝一体,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结果,《孝经》讲“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可见,事亲之孝为孝,事君之忠也为孝,立身之高还是孝。习近平总书记讲“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正因为人的一生离不开忠孝,忠孝一体,孝是忠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深入了解学习孝文化。

深入了解学习孝文化就必须深入学习《孝经》。历来,《孝经》与孝道都根深蒂固的深入人心,渗透到社会组织的各个细胞之中。首先,《孝经》被视为思想权威,在著述与论辩中被广泛地征引;其次,《孝经》被作为伦理道德的规范,用以扬恶劝善;最后,通过推衍发明《孝经》的旨意,借用《孝经》制定不同的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人的道德规范,依据《孝经》议定礼仪制度与律令。

由中华书局出版,胡平生译注的《孝经译注》先是以“孝经是怎样的一本书?”发问,就《孝经》的作者、成书时代及书名的由来,《孝经》的今文和古文、郑注和孔传的考证,《孝经》在历史上的影响,《孝经》思想内容评介,《孝经》版本源流简述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然后对《孝经》进行了译注,并附录了《古文孝经》、历代重要序跋。是学习研究《孝经》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亲爱的读者朋友,一起来读《孝经》吧,在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在这传统文化即将再次发扬光大的美好时代,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了解这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