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
服装艺术系共有毕业生66人。
(二)毕业生结构
服装艺术系66名毕业生均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其中男生29人,女生37人。汉族学生64人,少数民族2人(沙梦晓回族,胡林玉仡佬族)。生源地为省内的毕业生共42人,外省学生24人,主要分布在江苏、河南、贵州、甘肃等地。
(三)毕业生就业率
服装艺术系共有64人就业,就业率96.97%,其中已就业男生29人,就业率100%,已就业女生35人,就业率94.59%。
(四)毕业生就业方式
45名毕业生选择劳动合同就业,占据总人数的68.18%;
17名毕业生选择自主灵活就业,占据总人数的25.76%。
(五)就业去向
服装艺术系66名毕业生中,签约就业45人,其他就业形式17人,升学2人(吕新媛被潍坊科技学院录取,解浩田被德州betway必威录取),待就业2人。
(六)就业单位流向
55名毕业生为山东省内就业,7人省外就业,6名同学在江苏就业、1名同学在北京就业。
64名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为三资企业、私营企业。
(七)特殊群体就业情况
残疾生、困难学生、建档立卡学生54人,52人就业,就业率96.29%。
服装艺术系省优秀学生6人,已全部就业
少数民族2人,已全部就业。
(八)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未就业毕业生2人,未有工作意向。
二、毕业生留鲁就业情况
外省毕业生留鲁就业57人,就业单位集中在服装有限公司。
三、就业创业工作主要举措
(一)就业指导工作
1.领导重视,辅导员、班主任协作
系部成立了由系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小组。从四月起,在系部群中公布各班级就业数据。五月起,要求班主任协助指导学生就业,特别是很多与企业之间有横向合作的老师,主动向合作企业推荐学生。十月,系领导分工分片走访省内各地方的服装有限公司,介绍毕业生信息,邀请企业来学院参加专场招聘会。
2.校企联谊,拓宽就业途径,促进产学研结合
学院推行实习制,要求大专及中专三年级学生假期必须到企业内实习,实地感受企业文化和专业需求。
在平时的工作中,系积极联系邀请企业进校宣讲,邀请企业到会商谈招聘学生、联合培养、产学研合作等事宜,全面推动系部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3.加强指导,提升职业技能,提供全面服务
针对学生身处校园,对社会缺乏相对了解等情况,系充分利用“职前教育网络学堂”资源,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4.树立成功典型,鼓励就业创业联动
近几年我们有多位校友创业成功,这部分成功的校友是系部不可多得的资源,通过邀请他们担任创业导师,回校讲课、作报告,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制作成展板展出等方式不断激发同学们的奋斗热情。
5.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增强人文关怀
系部及时更新完善学生资料管理系统,对困难生给予关注,并优先推荐优秀贫困毕业生就业。安排班主任、辅导员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对“困难”毕业生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
(二)创业教育工作
1.上好就创业指导课。
我系就创业指导课的内容针对学生对象的不同,分阶段开展,包括就业政策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过程实战指导、创业指导等。
2.开好就业门诊。
主任、书记亲上阵,关心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困难学生的就业情况,全心全意,做好点对点、一对一的指导。
3.开好招聘会。
为学生做好双向沟通和现场指导,架起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4.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难度较大,我系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创业,另一方面,拓宽专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着重培养学生既能求职又能创业的特性。据统计,2021届毕业生有2人实现了升学工作,就业率达97%,极大地鼓舞了下一届毕业生升学、就业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