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都嘻嘻哈哈的人会得抑郁症?

时间:2025-02-27 点击数: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一个平时看起来嘻嘻哈哈、活泼开朗的人,突然有一天就被确诊抑郁症了。

“有的有的,我们隔壁办公室的妹儿就在华西确诊的,我们还在慨叹这么开朗乖巧的妹妹,咋就得抑郁症了,是不是专家诊断错了哟?!”

要下抑郁症的结论,专家肯定是非常谨慎的。要知道,抑郁症跟性格莫得啥子本质联系,往往开朗、友善的人可能更容易被忽略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要,甚至直到出现过敏、脑壳痛等身体上的反应才被大家关注到。

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张骏教授就来跟大家讲一讲抑郁症究竟是咋回事。

很多人都以为抑郁症就是郁郁寡欢、高兴不起来,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但其实它的症状远不止如此。

在专业上,抑郁症是一个大家族,包括了季节性抑郁、产前/产后抑郁、月经前抑郁、神经衰弱一样的抑郁、多愁善感的抑郁、持久痛苦的抑郁、悲痛欲绝的抑郁、“神经兮兮”的抑郁、“疯疯癫癫”的抑郁等多种类型,所以表现也会很多:

1.大部分时间心境抑郁,感到悲伤、空虚、无望。

2.大多数时候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不感兴趣了。

3.容易激惹、毛躁、烦躁,或反应迟钝、发呆、发愣,自己和旁人都能觉察到明显的坐立不安或迟钝。

4.几乎每天都在喊累,疲劳、疲乏或精力不足。

5.感觉自己没价值,或过分的、不适当的感到内疚,甚至有点“无中生有”。

6.每天都在负面思考,或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减退,或犹豫不决。

7.反复不自觉地出现想死的念头,出现没有特定计划的自杀意念,或有某种自杀企图,或有某种实施自杀的特定计划。

8.儿童和青少年更多的变化是暴躁的情绪。

抑郁症会影响人的感觉、思维和行为,除了导致情绪变化外,身体也有相应的“反应”:

1.这些部位疼痛

头痛:

不少抑郁症的患者都出现过头痛,可以是持续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有是胀痛、也有的是刺痛或跳痛,痛的部位也不固定,多数情况下很难描述的很清楚。

胸闷胸痛:

偶尔会有心悸、心慌的情况,胸口会觉得憋闷、疼痛,痛的感觉和程度也不一样,可能是隐痛、刺痛或压榨样疼痛。

肌肉、关节痛:

全身肌肉,尤其是背部、肩部、颈部等部位的肌肉,会出现酸痛、僵硬、乏力等症状,可能与身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有关。

2.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

可能在进食后或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恶心、呕吐,影响正常吃饭。

腹痛腹泻或便秘:

有的人会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而有的则表现为便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3.疲劳乏力

常感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恢复,严重的人连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走路等都变得吃力。

4.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如头晕、眩晕、出汗、皮肤感觉异常(冷热感和发麻感)、尿频尿急等。

5.性功能障碍

性欲减退,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射精困难等问题。

6.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容易过敏、感冒、流感,且患病后恢复时间较长。

7. 月经紊乱

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量减少或闭经等情况。

8.体重变化

没有故意减肥或增重,体重却明显减轻或增加(如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原体重的5%),或持续食欲减退或增加。

9.失眠或嗜睡

几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睡,包括持续性的早醒(比正常起床时间提前2-3小时)。

每个人情况不同,抑郁症引发身体上的反应表现也有所不同,当出现这些找不到原因的脑壳痛、胸口闷、免疫力下降、咋个都不舒服等情况时,如果医生建议去心理专科咨询,就要听招呼,这不是医生在乱提建议,而是希望能尽早找到“病因”。

虽然我们对抑郁症的了解还不够充分,但从目前研究来看,抑郁症的发生主要跟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

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人,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2-10倍。

2.神经递质失衡: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异常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3.脑区功能异常:前额叶、海马和杏仁核等脑区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情绪调节障碍。

心理因素:

1.认知偏差:抑郁症患者常表现出负性思维模式,如过度自责、悲观等。

2.人格特质:神经质、完美主义等人格特质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社会因素:

1.生活事件:失业、离婚、亲人去世等重大生活事件可能诱发抑郁症。

2.社会支持不足:缺乏家人、朋友的支持可能加重抑郁症状。

“医生,我觉得抑郁症多半都是性格内向,脆弱、不够坚强的人容易遭,像我这样的e人多半不得中招!”

答:大错特错,这是大家对抑郁症最常有的误解!

性格开朗的人 一样会患抑郁症

面带笑容、待人友善、性格开朗只是人的个性特征或习惯化的行为模式,与抑郁症没有本质联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性格开朗和抑郁症之间也有着一些正面或负面的关联——正面相关,意味着这是他们下意识的保护因素,不断地暗示自己是开朗、豁达的。负面相关,意味着他们要保持着心身分离状态,一方面内心的痛苦难以表达和释放,一方面还要维持笑容,内心更加煎熬。

同时,正因为他们爱笑、友善和开朗,可能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要更容易被忽略,不容易被发现,这也是当开朗的人被确诊抑郁症,周围人都不敢相信的原因。

抑郁症不是脆弱和矫情

“不要矫情,这点事有啥子,过了就对了!”

“你坚强点嘛,爸爸妈妈吃过的苦比你多多了,你要多学学我们噻!”

“不要去钻牛角尖,你就是想得太多了,哪里至于嘛!”

……

这样的话,想必在抑郁这条路上挣扎过的人多多少少都听到过,总有人把抑郁症和脆弱、不够坚强、矫情画上等号。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一种失去活力,失去了正确感知快乐、高兴、兴奋、悲伤和痛苦能力的疾病,跟坚不坚强、脆不脆弱没有关系。

如果已经有抑郁症的人,听到这样的“劝解”,可能会为了让自己的抑郁、负面、笨拙不被发现,或者为了不打扰、不影响他人,努力把自己包裹起来、躲起来、不说话、不去想、不哭泣,内心深处一直在让自己坚强,忍了又忍。

实际上,患抑郁症的人就像被卷入了抑郁黑洞的附近,光靠自己是很难度过这一段时光的,希望他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更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帮助,可能他们就远离这个黑洞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郁闷、不开心的时候,但这种抑郁的情绪并不能等同于抑郁症,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抑郁情绪

正常的抑郁情绪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在遇到具体生活事件后,一种不愉快、烦闷、压抑的内心体验,是人们正常的与生俱来的情感反应。

比如,跟别个吵了一架会怄气,被领导骂了会不开心,活路多到做不完会崩溃,失恋了会难过……但这种情绪是短暂的,通过倾诉、运动甚至吃一顿火锅、睡一觉就可以调节,一般在两三天,最多2周之内就可以缓解甚至消除。

抑郁症

抑郁症就没有那么松活了。

抑郁患者的情绪低落跟某个具体的事件没有直接关系,有时因为一般人认为无足轻重的小事而爆发,有时因为时间久远的“错事”又浮出脑海而无法自拔,有时因为莫名的物是人非、时过境迁就难以释怀,而这种悲伤/内疚/羞愧/后悔/抱怨的情绪久久无法解除,常常让人难以理解,给人以“小题大做”的感觉。

同时,抑郁症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以几周、几个月、甚至以“年”来计算的。

“医生,网上有很多抑郁症自测的量表,这种测试到底有没有意义啊?”

答:大家很容易搜索到的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贝克抑郁量表(BDI),的确都是心理专科医生初步筛查抑郁症的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你们晓得填量表是有一定“走辗”的,可能填的时候你正在郁闷情绪下,可能得分就高些,但这种情绪并不代表会一直影响你,说不定过两天填,结果又大不一样。

所以,对于不学医的大众来说,即使分数比正常值高,也不要立马就把自己和抑郁症对号入座了。

毕竟在医院里,还需要做一系列的检查才能确诊抑郁症,这是非常系统、科学、严谨的评估,不是靠回答几个问题解决了。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抑郁症的诊断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

两大核心症状:

· 持续情绪低落,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悲伤、空虚或无望。

· 对几乎所有活动的兴趣或愉悦感显著减少。

其他症状(至少满足以下四项):

· 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或食欲显著改变。

· 失眠或嗜睡。

· 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 疲劳或精力不足。

· 感到无价值或过度的内疚。

· 注意力减退或犹豫不决。

· 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持续时间

这些症状必须持续至少2周,并且导致明显的功能损害(如工作、学习、社交能力下降)。

提醒一句,不管大家觉得自己有多少症状符合,是不是抑郁症,还是要到正规医院的心理专科确诊才作数。

已经明确诊断了抑郁症的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

但这里也要告诉大家,抑郁症是有可能会复发的,有些人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抑郁症(如产后,如高考前),但有的人可能会遇到多次,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即使是通过正规治疗已恢复的抑郁症患者,也可能会复发。

治疗的同时,家人、朋友的帮助对抑郁症患者来说非常重要。首先,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不要用过激的言语刺激、指责他们;其次,提供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将可能发生危险的物品妥善保管;还有,一直、一直、一直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达,如果发现病情有变化,要立即带他们到医院来就诊。

1.运动

运动的好处真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减肥,保持适度运动对于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有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刺激大脑和肌肉状态(尤其是青少年),激活情绪,在人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构建良性的循环,同时,运动还能促使身体释放多巴胺、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对缓解抑郁情绪有帮助。

普通情况下一周运动2-3次,一次45分钟左右,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学会察觉和表达负性情绪

当察觉自己有负性情绪时,可以向身边重要的人或者朋友去表达。学会表达负性情绪是一种很好的释放方式,大家不用担心会打扰到别人,恰恰大家都能表达真实的自己后,可能更有助于控制情绪,促进彼此关系。

3.学会停止负面情绪

对于那些容易刺激我们产生并不断卷入负性情绪的事件,一定要说不。现在很多人都从网上获取信息,但算法和大数据容易把网上的负面信息反复推送给你,对于正好有抑郁情绪和倾向的人来说,这些负面信息就容易进入内心。

当发现自己被一些负面信息纠缠导致负面情绪时,就要尽快脱离网络,回到真实世界。


2025年来了,

出去活动活动,晒晒太阳,

让自己舒服一点,生活过好一点,

就是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的事了。

版权所有:综合门诊部